就好像在冲手冲时会追求一个深邃均匀的粉坑一样,大部分具有“完美主义”的咖啡佬还会在萃取意式咖啡的时候追求敲出一块完整的粉饼。与粉坑同理,一块完整粉饼的出现并不能代表咖啡的好喝与否,但是呢,敲出来的粉饼是否完整将会从侧面体现出咖啡能否好喝。因为填压咖啡粉时的每个步骤都会直接影响到粉饼最终能否被完整敲出,而它们,都是决定咖啡品质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意式咖啡机之所以能够做到用极少的水量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物质从咖啡粉里带出来,是因为它采用了压力辅助热水萃取。在高达9bar的萃取压力面前,一块58mm的粉饼在萃取的过程中要承受的压力约在240公斤左右。但由于咖啡粉的研磨很细,粉饼的阻力很高,所以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与阻力的“夹击”下,热水具备的惰性会让它优先从容易流动的通道流走。如果在一块粉饼里这样的通道数量非常多,那么将会导致萃取十分的不均匀,通道内的咖啡粉被狠狠萃取,通道以外的地方则“滴水不沾”,进而让咖啡出现既苦又酸这样萃取不均的味道。这就是浓缩咖啡在萃取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通道效应。
如果想要减少通道效应的产生,让热水能够尽量均匀萃取所有的咖啡粉,那我们就需要减少粉饼中的通道。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在萃取之前,我们就要将咖啡粉均匀的分布在粉碗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通道效应的出现,还会在萃取结束以后得到一块完整的粉饼。

那换句话来说,一块完整粉饼的之所以能够出现正是因为我们的操作规范且合理。所以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如何制作一块完美的粉饼!那么首先,制作一块完美粉饼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合适的粉量。
因为咖啡粉的用量多少是否匹配粉碗真的非常重要。粉碗能装填的粉量是有一个范围限制,例如使用的粉碗容量是在18~21g这个范围里。而如果我们装填的粉量超过/低于这个范围的时候,那么咖啡就容易出现萃取不均匀的情况。
因为装填在粉碗里的粉饼需要和冲煮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距离太远热水会容易打破粉饼的表层结构,形成更多的通道;距离太近则容易导致手柄卡不上冲煮头,或是因为粉饼太厚出现萃取不足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让咖啡容易产生萃取不均的情况,同时还会让敲出来的粉饼难以成型。所以在制作浓缩咖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粉量的选择,尽量不要使用推荐范围以外的粉量(除非有其它器具辅助,如二次分水网)。当我们将咖啡粉研磨出来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咖啡粉均匀地装填到粉碗里。但无论是用手柄接粉还是用接粉器接粉,最终落在粉碗里的咖啡粉分布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如果直接填压,那将会导致咖啡粉的分布不均而产生通道。
所以在填压布粉之前,我们可以用手指先对咖啡粉做一个简单的分配,即用手指把某处集中较多的咖啡粉拨至咖啡粉较少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摇晃、敲击手柄等方式减少粉饼中的缝隙。

有布粉针最好,只需要在填压之前使用布粉针搅拌几圈咖啡粉,即可做到将粉均匀分布的同时打散因静电而结块的咖啡粉,可谓是一举两得。那当我们将咖啡粉简单分配完成以后,就可以使用布粉器对粉饼进行初次的“打磨”。

最后一个动作就是压粉了!通过粉锤将咖啡粉压平,使粉饼拥有一个平整光滑表面,这样在萃取的过程中因为受力均匀,通道将会更难在粉饼里产生。这里需要注意的事项仅有一点,那就是施力是否均匀。与布粉同理,如果我们在施压的时候发力不均,左边重右边轻,那么将会压出一块一边低一边高的粉饼。这会让热水在萃取的过程中集中在某一边渗透,进而出现通道。
如果不想要压出高低不平的粉饼,那么在压粉时我们就需要注意握的位置和施加压力的重心。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最常用的压粉手法,通过大拇指与食指各压住粉锤的一边,然后剩余的三根手指协同掌心包裹住锤柄,手臂垂直,再向下施加压力。

这样一个方式能让我们更简单的填压出平整的粉饼,让萃取更加均匀。当然,也可以通过钞能力来购买恒力粉锤,这样就不用担心施力不均匀的问题出现~那当我们完成以上一系列步骤以后,只需要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注意不让手柄出现磕碰,完美地卡在冲煮头上,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通道的出现。最终就可以敲出一块完整的粉饼,而咖啡的好喝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PS: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